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礼治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西周统治者的治国主张。礼起源于氏族社会的祭祀,西周时成为维护宗法制度的行为规范。其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行政、司法、宗教、祭祀、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礼记·曲礼》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争分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治”包括:(1)“礼治”的核心——宗法等级制。宗法等级制是以家庭血缘为纽带,结合奴隶制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将之与分封制相结合,并以“礼”的形式加以保护,形成西周奴隶社会的根本制度。周天子为大宗,各诸侯、卿大夫为小宗。周天子既为一国之君,又是一家之主。国家与家族相融合,利于奴隶制王权的巩固。(2)“礼治”的原则——“亲亲”、“尊尊”。要求人人亲其亲,尊其尊、长其长、男女有别。以血缘亲疏确定尊卑贵贱等级,以家族伦理规范人们行为。在礼治社会中,以孝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具有法律意义。出礼而入刑,人们的言行若违背了道德礼义,便是犯罪,统治者则以刑加以制裁。(3)“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治”的思想源于夏商,盛于西周,衰败于春秋。春秋时,儒家在“礼崩乐坏”的局势下力主恢复礼治,要求“克已复礼”。但儒家的礼治对西周时的礼治已作了修改,其更注重礼治的道德内容,提倡统治者以仁为本,推行教化。主张君子自省自律,为人处世以忠孝为先。汉以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家继承了礼治的传统开始了礼律合流的历程。

上一篇:礼律两不相失 下一篇:里斯本联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董卓的家庭
董卓的家庭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九天玄女的传人
九天玄女的传人
九天玄女是九天的圣主,中华民族是九天玄女的传人,《诗经? 商颂 ? 玄鸟》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我还认为,通过 “玄鸟 ” ,得知 “天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淳于髡传
淳于髡传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