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检查制度
指为保证劳动法律的贯彻而建立的监督检查制度。又称“劳动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关于工资、安全、卫生、福利、童工和青少年雇用以及涉及其他方面劳动条件等法律的执行。各国均重视建立这一制度。英国于1833年颁布的工厂法中规定设置工厂检查人员,改变此前工厂法未能贯彻的情况。美国马萨诸塞州于1867年率先颁布劳工检查法,随后各州均仿效实行。法国于1874年,瑞士于1877年,德国于1878年,奥地利于1883年,比利时、荷兰、芬兰、瑞典于1889年,葡萄牙于1893年,卢森堡于1902年,意大利、罗马尼亚于1906年,西班牙于1907年,塞尔维亚于1910年,先后立法规定设立劳工检查制度。国际劳工组织成立宣言所包括的原则之一为:各国设立劳工检查制度(或称监察制度),以保证劳动法律的执行;检查人员中应有妇女参加。国际劳工组织曾通过几个关于劳工检查制度的公约和建议书。在中国,新中国建立前夕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从1982年起,逐步建立了对矿山、锅炉和压力容器等多种专项安全监察制度。按照《工会法》(1992年4月3日)、《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的规定,工会有权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中国到20世纪90年代已初步建立起以劳动保护为重点,由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工会组织)监督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劳工检查制度。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曹沫勇逼齐恒公
-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叫曹沫的人,凭借自己的勇猛,在鲁庄公那儿混碗饭吃。鲁庄公非常喜欢这位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