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法治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的理论和治国的原则、方略与制度。作为一种治国的理论,法治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和条件,不在于领导人是否贤明,而在是否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其理由主要是:(1)法律是由多数人制定出来的,多数人的判断总比一个人的判断要可靠。(2)人难免感情用事,实行人治易出偏私。(3)实行法治可以反对专横与特权。(4)法律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并不因领导人的去留而任意改变。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法治,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关键不在君主,而在法律与制度的有无与好坏。理由主要是:(1)所谓“圣人之治”,是一人之治,治国方略来自他个人的内心;而“圣法之治”,则是众人之治,治国方略来自事物本来的道理。(2)所谓人治,也即是心治。“赏罚从君心出”,是“以心裁轻重”,结果必然出现“同功殊赏”和“同罪殊罚”的不良后果。(3)这样的圣人上千年才出现一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那在漫长时期里国家都会处于混乱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已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纳入宪法。

上一篇:法制 下一篇:法治国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苏秦合纵
苏秦合纵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公孙龙与庄子辩论为何词穷?
人称诡辩家的公孙龙,与庄子辩论时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词穷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