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交
“断绝外交关系”的简称。一国宣布终止与另一国的外交关系。一般发生在两国关系严重恶化或两国间爆发战争的情形。有时一国因另一国干涉其内部事务或对其采取不友好行动或因某种事件而断绝与它的外交关系,有时一国或数国以断交作为抗议某个国家的政策的姿态。有时也被国际组织成员国用作对某国集体制裁的手段,例如1965年阿拉伯国家联盟对联邦德国、1962年美洲国家组织对古巴、1962年联合国会员国对南非实行制裁时都采取了断交行动。中国政府曾因某些国家恢复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而断绝与它们的外交关系。根据国际法的主权原则,每个国家对于是否断绝和何时断绝与某国的外交关系具有自由决定权。断交是一种单方行为,由一国主管当局以国家名义发表公开声明或向关系国家递交外交文书宣布终止外交关系,召回驻在对方的外交代表和使馆全体人员,同时要求对方撤回派驻在本国的相应人员。一方或双方召回大使而不委派继任者,大使生病或不能执行任务或无限期不到任但仍有临时代办主持馆务者,不构成断绝外交关系。两国断交自一国宣告终止外交关系之日起生效,须立即关闭对方驻本国的使馆,使馆馆长和馆员须在一定限期内撤离回国。但使馆人员在离境前或在离境期限届满前仍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被关闭的使馆馆舍仍不受侵犯。派遣国得将馆舍以及使馆财产与档案委托接受国认可的第三国保管,得委托接受国认可的第三国代为保护其国民的利益。在和平时期断交不影响两国间既存的条约义务和贸易关系,一国国民在另一国的权利和法律状况不变但失去本国的外交保护。在战时断交,使馆人员以及使馆的财产和档案的地位和待遇与和平时期断交一样,但关于条约、国民个人权利、国家及其国民个人的财产的处理则适用战争法规。按照国际法,两国断绝外交关系不能撤销相互间承认或拒绝给予承认,也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赵奢阏与破秦军
- 公元前270年,秦国发兵攻赵。这一天,赵惠文王正坐在朝廷与诸大臣商议怎样退兵的计策,突然有人来报,说秦兵已经包围了赵国的军事重地阏
-
- 子产与伯石
-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很有才干,精通政事,善于治理国家,因此被委任管理国家大事。子产手下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员,名叫伯石,平时交付他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