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诰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指导编定的一部严惩官民犯罪的特别刑法。“大诰”一词出自《尚书》,意为君王对臣民的训诫之辞。朱元璋“取当世事之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著为条目,大诰天下”,以督励臣民“忠君孝亲,治人修己”。其由四编组成:《大诰》74条,《大诰续编》87条,《大诰三编》43条,《大诰武臣》32条。洪武18年(1385年)至20年(1387年)陆续颁发。所录内容包括当时的判例、法令及朱元璋对臣民的训诫。“大诰”是明初重典治国思想的产物,也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其特点在于:(1)违律重判,法外用刑。依律应笞、杖者,“大诰”则科以重刑直至处死。族诛、凌迟、枭首和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断手斩趾、刖足阉割的酷刑俱为“大诰”所用。(2)增加了明律中未有的禁令、罪名,像“禁游食”、“市民不许为吏卒”、“严禁官吏下乡”、“民拿害民官吏”、“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等。(3)重典惩贪治吏,打击贪赃枉法的判例和法令占全部内容的八成以上。(4)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普及的法规。朱元璋要求臣民做到“家传人诵”、“世世守行之”,并设“学官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且“囚有大诰者,罪减等”。由于“大诰”倡导的重刑滥杀对封建法制的统一和社会统治的长治久安造成严重破坏,朱元璋死后,“大诰”便被弃置不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
-
- 雍正治贪
-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