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辽太郎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21 10:28:53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司马辽太郎
外文名:司马辽太郎(しば りょうたろう、Shiba Ryōtarō)
国 籍:日本
民 族:大和族
出生地:大阪市浪速区西神田
出生日期:1923年8月7日
逝世日期:1996年2月12日
职 业:作家
毕业院校: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部(蒙古语)
主要成就:1991年文化功劳奖
1993年文化勋章
1966年第十四届菊池宽奖
1960年第四十二届直木奖
1981年成为日本艺术学院会员
代表作品:《枭之城》《功名十字路口》《宫本武蔵》《国盗物语》
司马辽太郎【しば?りょうたろう】(1923~1996)日本作家。原名福田定一,生于大阪。1943年毕业于大阪外语学院--今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院蒙语系,1946年入京都新日本新闻社,两年后任产经新闻社记者,同时发表作品。1961年开始专业作家的生活。司马的小说把历史上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人物放在革新与守旧势力尖锐斗争的环境中,从各方面来歌颂他们的励精图治和文治武功。
一九二三年八月七日,司马辽太郎诞生于大阪。他原名福田定一,其笔名乃取自“远不及司马迁之太郎”之意。司马辽太郎的祖父本是个日本算术家,但他于明治初年迁至大阪改行从商,贩卖糕饼。他父亲则在大阪当开业药剂师。在最具商人气息的地方从商,最重要的即是要具备理性的经营头脑。这个特性影响司马辽太郎极为深远,在他的小说中,经常以冷静、理性的历史观来审查主观的、非理性的意识型态。因此,有人称他的历史小说为“非意识型态”的历史小说。
司马辽太郎从十三岁开始,即经常到大阪市立图书馆博览群书,至他大学毕业时,几乎已经读完图书馆的藏书。其好友寺内大吉(作家)回忆说,司马辽太郎在报社上班时曾经住过他家,他每天要到报社上班时,总是撕下一页百科全书来背诵。
他十八岁时进入大阪外国语学校(今大阪大学)蒙古语科就读,名作家陈舜臣是高他一年的学长(印度语科)。二十一岁(一九四三年)时被征调到中国东北的战车连队。他大学时代的专攻(蒙古语)以及后来的中国经验,无形中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本来日本作家并不擅长描写大时代的社会动态,若是以读俄国小说或是法国小说的态度来读日本小说一定大为失望,因为日本作家只擅于描写内心的感受以及身边的琐事,名之为“私小说”,并自认为是日本小说的特色。吾人若看了托尔斯泰的小说再去看“私小说”,肯定打瞌睡。
然而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却具有从天空俯瞰大时代动态的特质,也因为这个特质吸引了无数的日本读者。笔者认为他这特质与他的蒙古语学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住在沙漠中的民族,为了要辨识方向,寻找水源,他们关心视界以外的世界,因此总是将视点如老鹰般高悬在天空中某一点往下俯瞰。这种观点自然与属于森林文化的日本观点大相迳庭。事实上司马辽太郎极喜欢蒙古,他除了到蒙古旅游外,早期的作品如“波斯的幻术师”、“戈壁的匈奴”,以及晚年的“鞑靼疾风录”都是描写北方骑马民族的作品。
他从一九四六年(二十三岁)至一九六一年,先后在新日本新闻社及产经新闻社当记者。这记者生涯可以说是他历史小说的原点。他曾经对他的朋友说:“若有来生,我还要当个新闻记者。”可是他这个记者与大多数的记者不同,他永不厌倦地充实自己的知识,而且由于他隶属于文化部门,因此经常到各大学与寺院去采访,独自研读寺庙中所藏的古文书,并与大学教授结为好友。通常的历史小说作家都只是搜集文献,考察当地风光,以作为写小说的准备工作。而司马辽太郎不只如此,他至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去,必定像个新闻记者般询问当地的居民:“你出生于何地?是否知道事件的传说 ?”。
菊池宽
中文名:菊池宽国 籍:日本民 族:大和出生地:香川县出生日期:1888年12月26日逝世日期:1948年3月6日职 业:小说家 日本小说家,戏剧家。1888年12月26日生于香川县,卒于1948年3月6日 [阅读]
岛津贵久
中文名称:岛津贵久外文名称:岛津 贵久(しまづ たかひさ,Shimazu Takahisa)别名:虎寿丸,又三郎,伯囿(法号)国籍:日本民族:大和族出生地:田布施龟之城出生日期:1514年5月28日逝世日期:157[阅读]
岛津义久
中文名称:岛津义久外文名称:Shimazu Yoshihisa别名:虎寿丸国籍:日本民族:大和族出生日期:1533年3月4日逝世日期:1611年3月5日职业:大名 1533年3月4日(天文二年2月9日),岛津义久[阅读]
寿桂尼
中文名称:寿桂尼国籍:日本(骏河国)民族:大和族出生日期:不明逝世日期:1568年身份今:川氏亲的正室 寿桂尼,今川氏亲的正室,今川氏辉、今川义元之母。继辅佐承家业后的氏辉,被称作[阅读]
-
-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雍正与眼镜
- 眼镜的制作,原为矫正人们的视力,保护眼睛。可在闭关锁国的清末统治者慈禧太后看来,这是西方的淫技奇巧,身边的人要配戴,必须得到她的特
-
- 岳飞:南宋的抗金名将
-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他爱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他曾跟从名师周同学武艺,学了一手好箭法,并能左右开
-
- 包拯陈州粜米
- 仁宗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颗粒不收,民不聊生,户部尚书范仲淹上殿奏本,保举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到陈州粜米济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