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彭咏梧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20 15:47:4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彭咏梧

别 名:原名彭庆邦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今重庆市云阳县红狮镇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1948年

职 业:党员

毕业院校:四川省立万县师范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担任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

            担任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

           1948年元月为掩护同志壮烈捐躯

代表作品:编辑《挺进报》

  彭咏梧(1915-1948),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中共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分支书记和总支书记。1940年任云阳县委书记,次年调重庆市委任第一委员,负责组织宣传工作,领导重庆学运和挺进报。1945年,在地下斗争中与江竹筠结为伴侣。为迎接全国解放,1947年10月,党决定他担任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并到下川东组织领导武装斗争任游击纵队政委。1948年元月率游击队在奉、巫交界地暗洞包突围时,为掩护同志壮烈捐躯。

  人物经历

  彭咏梧,原名彭庆邦,小说《红岩》彭松涛的原型。1915年生于四川云阳县红狮坝彭家湾(今重庆市云阳县红狮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全家老小靠母亲务农维持生活。虽家境十分贫寒,但望子成的母亲仍节衣缩食,把彭咏梧送进了当地的学堂“易氏族学”(今彭咏梧小学的前身)就读。懂事的彭咏梧深知自己上学读书不易,于是埋头苦读,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博得老师和乡邻的称赞。

  彭咏梧领导的游击队声威大振,使敌人心惊胆颤。国民党反动派立即调兵遣将,围剿“彭咏梧游击队”。万县副专员兼保安司令李鸿涛也调集云阳、奉节两保安中队直扑奉节青莲、昙花、公坪、大寨一带,对游击队进行南北夹击,企图消灭游击队。由于敌众我寡,彭咏梧决定将队伍暂转青莲乡老寨子,待机行动。此时,保安队疯狂扑向老寨子。彭咏梧、卢光特、蒋仁风等分析了整个形势,决定兵分两路,转移到外线作战。彭咏梧率领一路基干队,从正北面突围,到巫溪红池坝、汤溪一带活动。另一路从西北面突围。15日下午,彭咏梧带领游击队向巫溪方向转移,由于道路不熟,走了弯路,加之连续的急行军。队员们又渴又饿又累。当部队在黑沟埫暗洞包宿营做饭时,被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部队581团正规营包围。彭咏梧沉着应战,指挥步队突围。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后,立即从身上取出同志们的组织关系和联络关系吞进肚里,不让它落入敌人之手,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并掩护游击队员迅速突围,最后自己中弹壮烈牺牲(1948年1月16日在巫溪安子山战斗中牺牲)。

  • 钱瑗

    钱瑗

    中文名:钱瑗外文名:Yuan Qian别 名:圆圆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族:汉出生地:英国牛津出生日期:1937年5月逝世日期:1997年3月4日职 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英国[阅读]

  • 程应铨

    程应铨

    中文名:程应铨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地:江西逝世日期:1968年12月13日职 业:建筑师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程应铨(?——1968年12月13日),男,江西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师。  最早[阅读]

  • 胡炳云

    胡炳云

    中文名:胡炳云别 名:胡能清出生地:四川南充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96年职 业:军人军 衔:少将   胡炳云(1911-1996)原名胡能清,四川南充人,1911年出生。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床母胎记———血管瘤
床母胎记———血管瘤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兵痞董卓
兵痞董卓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部下一览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人物生平简介
华元,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宋昭公九年(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由于宋昭公暴虐无道,因此宋国人都不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