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百年
属于: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4-22 16:04:20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高百年
国 籍:中国(北齐)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晋阳
职 业:乐陵王
父 亲:北齐孝昭帝高演
母 亲:北齐顺成皇后元氏
560年,高演发动政变,杀高殷登上皇帝宝座,改元皇建,时年二十六岁。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帝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并下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并亲征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即位翌年,高演得重病死,因高洋传位太子高殷而高殷被高演篡杀,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给九弟长广王高湛。
高湛(公元537年―公元568年),在位4年。性格优柔荒淫。父高欢,母娄昭君。高欢第九子,孝昭帝高演之同母弟也。幼时亦得父亲喜爱。北齐建国后,被文宣帝封为长广王。孝昭帝高演继位后,甚为宠信他,权倾朝野。不久高演患得重病,临死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运,劝他莫学自己将侄子杀死继位。决定传位于弟,但高百年还是被杀。
据称高演与高湛发动政变时,曾有一项秘密交易,即立高湛为皇太弟。高演初即位时,在晋阳,群臣请立皇后及太子,高演谦让而并未答应,群僚再次上书,于是称太后娄昭君之令,立百年为皇太子,高湛非常不爽。高演临终前,遗诏传位于同母弟高湛,并有亲笔书信,末尾说道:“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学前人。”高演夺位后,曾杀害自己已退位的侄子高殷。高湛即位,为武成帝。
大宁中,高百年封乐陵王。河清三年(564年)五月,不祥之兆多次出现,高湛想用百年压制镇服灾祸。此时博陵人贾德胄教百年写字,百年曾经写下几个“敕”字,贾德胄报告给高湛。因“敕”字有帝王诏命的意思,高湛发怒,使人召百年入宫。百年自知不免,割下带上的玉玦留与妃子斛律氏,以示即将永诀。高湛让百年写“敕”字,对照贾德胄所奏上的字,笔迹相似。于是百年被高湛用刀头上的环活活打死,气息将尽之时,曾对高湛说:“乞命,愿与阿叔作奴。”弃尸于池中,池水尽赤,高湛于后园亲自看人埋他。妃子斛律氏握住玉玦哀号,不进食,一个多月后也死去,时年十四(墓志记录为十五)。死后玉玦还握在手里,手拳形,不能打开,其父斛律光自己动手才分开。后主高纬时,扩建改造宫院,掘得一具小尸体,绯袍金带,一髻一解,一足有靴。有人说是高百年,有人说是太原王高绍德。后主下诏以襄成王之子高白泽袭爵乐陵王。北齐亡,高白泽随齐宗室入关,徙于蜀地而死。
高浚
本 名:高浚字 号:子遂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族爵 位:永安简平王 永安简平王高浚,字定乐,神武帝高欢的第三个儿子。开初,高欢娶高浚的母亲,当月就有了身孕。高浚出生后,他怀[阅读]
崔季舒
本 名:崔季舒 字 号:字叔正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博陵安平 去世时间:573年 主要成就:北齐大臣 尚书左仆射 开府仪同三司 崔季舒, 字[阅读]
高澄
中文名:高澄 别 名:高子惠 国 籍:东魏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怀朔 出生日期:公元521年 逝世日期:公元549年9月15日 职 业:权[阅读]
冯小怜
中文名:冯小怜 别 名:冯淑妃 国 籍:北齐→北周→隋朝 民 族:汉族 职 业:淑妃、左皇后 典 故:玉体横陈 冯小怜,是后主高纬皇后[阅读]
武成皇后
中文名:胡氏 国 籍:北齐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安定 职 业:皇后→太后 谥 号:武成皇后 丈 夫:北齐武成帝高湛 父 亲:胡延之[阅读]
高殷
中文名:高殷 别名:正道、道人 国籍:北齐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545年 逝世日期:561年 职业:北齐皇帝 在位时间:559年―560年[阅读]
-
-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齐宣王拜颜斶
- 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01年),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威王之子,妫姓。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齐宣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