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陈蕃

属于:

本文来自网络:由四库百科整理 (www.04bk.com) 时间 : 2020-03-22 09:59:15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中文名:陈蕃

  别名:陈仲举

  国籍:汉朝

  民族:汉

  出生地: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

  职业:名士、政治家

  代表作:《让封高阳侯疏》《谏封赏内宠疏》《荐徐稺等疏》

  主要成就:为政有方,屡谏桓帝

  官职:太傅、录尚书事

  地位:党人三君之末

  典故: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少有大志

  陈蕃的祖父曾任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时,曾住一室无事可做,而室内外十分肮脏,父亲的朋友同郡薛勤来看他,对陈蕃说:“小子,为什么不打扫干净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的垃圾,哪能只顾自己的一室呢?”薛勤知道他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因而非常赞赏他。

  为政清廉

  陈蕃最初在郡里任职,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一,弃官而去。后来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方正,都不到。太尉李固上表荐举陈蕃,于是授职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当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猛,有威名。青州属城官吏听到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廉,独自留下。

  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屡次招请,都不肯前往。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百姓赵宣葬亲却不闭墓道,自己住在里面,服丧二十多年,乡邑都称他的孝行,州郡几次礼请他。郡里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问到他的妻女,知道赵宣的五个子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陈蕃于是大怒说:“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不肖的人,也应努力做到。而祭祀不须次数太多,太多了,反而不敬。你现在睡在墓中,在墓中养儿育女,欺世盗名,迷惑群众,污辱鬼神,岂有此理!”于是办了他的罪。

  大将军梁冀大权在握、威震天下,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无法见到陈蕃,于是假托他事请见陈蕃,陈蕃发怒,将其打死,因而获罪被降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后,任尚书。当时零陵、桂阳山贼造反为害,公卿商议要遣军队剿平,汉桓帝又诏令州郡,权宜推选孝廉、茂才。

  陈蕃上疏辨驳说:“以前高祖(刘邦)创立大业,海内人民,如释重负,官吏抚养百姓,如同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陛下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造成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考核刺史太守县令长,发现那些为政乖乱,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大军,盗贼自然会平息啊!另外,三署的郎官两千多人,属官超过规定限额还未加任用,只应选择好的授予官职,那些昏庸不法的应挑出来不要他们。这样,哪里还要您下诏权宜推举人才,因而助长请托的风气呢?”

  因此上疏而得罪了汉桓帝的近臣,被外放为豫章太守。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时,送行的人都不敢走出外城门。

  • 刘淑

    刘淑

      中文名:刘淑  字号:仲承  国籍:汉朝  出生地:河间乐成  司隶:校尉   人物生平  刘淑字仲承,东汉末河间乐成人也。祖父称,司隶校尉。淑少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阅读]

  • 窦武

    窦武

    本 名:窦武 别 称:窦游平 职业:外戚、学者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 去世时间:公元168年(东汉建宁元年) [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不纳妾
詹天佑,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10岁考取清廷官派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班,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回国后毕生致力于我国早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田忌赛马」的战略可以用博弈论解释吗?
没有真正意义上学过什么博弈论,只看过一两节耶鲁的公开课。我认为博弈论所面对的情形是不稳定的动态过程,每个决策方都可能临时做出
范雎的反间计
范雎的反间计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