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岁放生鲤鱼的由来
本文作者: (www.04bk.com) 时间 : 2017-06-11 22:09:12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
年老后,逢九便是坎,因此做寿往往提前一年,如六十大寿是五十九岁做的,通过做寿来过坎。可是除了“明九”,还有“暗九”,就是九的倍数。六十三,是进入老年后的第一个坎。俗话说,“七九六十三,鲤鱼跳沙滩”,鲤鱼跳上沙滩,还不凶多吉少?兆凶之年自然要想办法化解。放生鲤鱼过坎,就是其中一法。
很久以前,富春江边有户人家,以捕鱼为业。这年,丈夫一人在江中撒网,突然遇到风暴,船翻人亡,抛下了妻子李彩娟,女儿王银梅。李彩娟靠给别人缝补浆洗,挑起了养育女儿的担子。
春日的一个早上,李彩娟去江边捡潮水推上来的柴草,忽然看到远处有条大鲤鱼从江中跳到沙滩上,很快又跳回江中,连续不断。她感到奇怪,便悄悄地过去,准备捕住这条大鲤鱼,中午好熬鲜鱼汤。大鲤鱼发现人影,躲在江水中不出来了。
李彩娟走近一看,沙滩上有个浅水潭,里面有十多条幼鱼。大鲤鱼跳上来是为什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她离开了水潭,远远地站着观察。过了好一会儿,那条大鲤鱼又在跳沙滩了。这下才看清楚,鲤鱼嘴里衔着幼鱼,到再次跳上来时,嘴上空空的。过了大约一支香的时光,鲤鱼再也不跳上来了。
李彩娟走过去看到,浅水潭里一条幼鱼也没有了。难道是大鲤鱼吃掉的?想想又不可能,若是它吃的,只要在潭中把鱼吃完再回到江里去,何必要一次次地衔到江中去呢?她猛地想到,这些鲤鱼幼苗是被晚潮推上沙滩的,因有浅潭,就搁浅了,潮落后回不去江中。它们还不会跳,只会在水中游来游去。浅潭中的水很快会干的,等太阳一照,那些幼鱼就会被晒干。大鲤鱼是把鱼苗衔到江里去,救它们的命。鲤鱼跳沙滩,很有可能被人或鱼鹰捕住,但为了救幼鱼,竟不顾自己的安危,李彩娟被深深地感动了。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女儿王银梅早已出嫁,好在和娘家的村相邻,不时地来探望母亲。过了花甲之年,李彩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年一过,已是六十三岁,看来,难过“暗九”这个坎了。
春日的一天,王银梅正准备去看母亲,碰上一个卖鱼的,有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便买下,打算熬鱼汤给妈妈补补身子。来到母亲家,正要剖鱼,却被母亲阻止了。自从看到大鲤鱼救幼鱼后,李彩娟再也没有吃过鲤鱼。她对女儿讲了鲤鱼救幼鱼的事,还让王银梅把大鲤鱼放回到富春江中去。
放生鲤鱼
王银梅听了也深受感动,拿着鲤鱼就走。街坊邻居得知原委后都觉得新奇,跟着来到江边,大鲤鱼下水后,还朝着王银梅他们点了点头,才往深处游去。
说来也怪,自从鲤鱼放生后,李彩娟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初夏时节,竟能到屋边的菜园里种菜了。人们都说,是那条放生鲤鱼的报应,使她过了这个坎。
这一来,村里的人纷纷效仿,每当父母六十三岁时,女儿便在正月里买来活鲤鱼,送到娘家,让他们去放生,过“暗九”这个坎。有的还在鲤鱼上吊块小牌,写上放生者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
六十三岁放生鲤鱼的习俗,不但在当地传下来,还慢慢地传到了别处。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秦始皇真的放心把“兵权”交给王翦吗
- 楚国曾是战国七雄中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兵精粮足。多年来一直是秦国的劲敌。那么为什么被秦皇一举消灭了呢?表面原因是楚国有个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