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散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白术汤(《卫生总微》卷十)、钱氏白术散(《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人参白术散(《小儿痘疹方论》)、七味人参白术散(《永类钤方》卷二十一)、清宁散(《得效》卷十二)、七味白术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参苓白术散(《片玉痘疹》卷六)、干葛参苓白术散(《痘疹全书》卷上)、七味白术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组成】人参二钱五分 白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炒) 藿香叶五钱 木香二钱 甘草一钱 葛根五钱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水煎服。
【功用】健脾养胃,益气升清,生津止渴。
①《小儿痘疹方论》:清神生津,除烦止渴。②《古今医鉴》:和胃生津,止泻痢。③《幼科释谜》:助脾和胃,调中益气。④《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健脾养胃升清。
【主治】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津液耗伤,虚热内炽,呕吐,泄泻,霍乱,痢疾,烦渴饮水,羸困少力。
①《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枯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及失治后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者。②《宣明论》: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及酒积呕哕。③《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痘疮已靥,身热不退。④《御药院方》:小儿吐泻之后,腹中疼痛,气不和,烦渴,引饮不止;及伤寒泻后,胃中虚热。⑤《得效》:小儿疳渴,烦躁引水,乳食不进,夜则渴甚者。⑥《保婴金镜》:积痛。⑦《医学六要》:消中,消谷善饥。⑧《寿世保元》:小儿胃虚寒所致的冬月吐蛔症。⑨《医略六书》:妊娠口干不渴,脉浮缓者;孕妇泄泻,脉浮软者。
【加减】热甚发渴,去木香;渴者,葛根加至一两。
【方论选录】①《育婴秘诀》:本方治阳明经本虚,阴阳不和,吐泻亡津液,烦热口干。以人参、白术、甘草甘温补胃和里;木香、藿香辛温以助脾;白茯苓甘平,分阴阳,利水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不问泄痢,但久不止者,并服之。②《医略六书》:妊娠脾胃两亏,清阳下陷,津液不能上敷四达,故泄泻烦渴不解,胎因不安焉。人参扶元气以通血脉,白术健脾土以生血脉,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葛根升清气,最除烦渴,藿香开胃气,兼止泄泻,木香调气以醒脾胃也。为散水煎,使脾胃调和,则清阳上奉而津液四布,泄泻无不止,烦渴无不除,何胎孕之不安哉!③《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小儿体质娇嫩,气血未充,而气血津液又是生机之本,必须时时顾护珍惜。基于这样的治疗思想,针对胃有虚热,津液亏耗,中气下陷等证,钱氏创立了著名的白术散,此方健脾养胃,又能升清,应用于因运化失司而复津液耗竭,虚热内炽,口渴不止者。方以四君补中,木香、藿香芳香悦脾而健胃,葛根升清止泻,又能解渴,实为临床治疗渴泻之圣药,疳证初起之妙剂,惟多服则佳。
-
- 皋陶与立法
-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
-
- 齐恒公因宽容成就霸业
- 据传闻齐恒公是因宽容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太子诸儿(即后来的齐襄公)品质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詹天佑球艺了得,还是游泳健将
- 我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是闻名世界的铁道专家。他还是一位在大风大雨里畅游的游泳健将。詹天佑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珠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