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

书籍:外国现代派文学辞典 作者:赵乐甡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一译《墙上的记号》。英国意识流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作品。写于1917年,于1919年正式发表。

小说写一个女主人公看见墙上的斑点的一系列联想和内心活动。这个妇女,一天坐在火炉旁,想起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跃过城堡附近的黑色岩壁的侧坡,可是墙上的一个斑点打断了她的思路。她想这个斑点可能是一个钉子眼,由这钉子眼,她想到这个钉子是挂一幅肖象画的。可是又一想,那不是钉子眼,自己弄不清那是什么,由此又想到人生的神秘和人们思想的不准确以及人类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景、自己以前丢失的东西等。主人公又继续想这斑点,说那还可能是一片残留下来的花瓣,由这花瓣,想到培育它的墙上,想到特洛伊城被上埋了三层,想到莎士比亚写作时的情景,想到桌布为什么要有自己特有的颜色和图案。稍后,又想,这个斑点多象一个小小的古冢,由这古冢,想到考古学家考古的情景。接着又想,这斑点大概是一个钉子帽,由这钉子帽,她想到人类的知识,远古时代和现在长幼尊卑的次序。她想,这斑点或许是木块上的裂纹吧。由这裂纹,她想到主教、法官,想到人生的满足。最后有人对她说,那斑点不过是一只蜗而已。小说至此结束。这个短篇展示的完全是人物心理活动流程,现实生活在这里是被割裂的和零碎的,是被意识的水流割裂的无数个残片。

《墙上的斑点》在艺术上是成功的,它的心态结构以墙上斑点为圆心,呈现出放射式景观,恰如珠宝在暗夜中闪光。这里,墙上的斑点是始发点。由这始发点向四周辐射出无数股意识流的放射线。主人公以为斑点是钉子眼,是花瓣,是古冢,是钉子帽,据此而展开了一系列联想。这种放射式结构使这一短篇具有一种密集而又舒展的动态美。小说的哲理性很强。这篇小说,实际是通过一个斑点而引起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哲学和美学的思考。她说:“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人们总是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形象。”这些思考有如格言一般,揭示了人生的真正秘密。这个短篇,语言优美,比喻新奇,富于意。谈到人类无法控制自己,作者说“要是拿什么来和生活相比的话,就只能比做一个人以一小时50英里的速度被射出地下铁道,从地道口出来的时候头发上一根发针也不剩。”写自己的思绪一哄而上,她说这好象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到那里。写理想中的人类世界,作者写道:“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在旷野里盛开着鲜红和湛蓝色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象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的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杀人是真的吗?曾子为何曾经被传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