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逊,查尔斯
【生卒】:1910—1970
【介绍】:
美国“放射派”理论家、诗人。曾在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40年代后期在加利福尼亚州黑山学院任教。50年代初任黑山学院院长。
奥尔逊的贡献是在诗歌美学方面。他首倡“放射体”诗歌。他认为,人也同其他万物一样,是一种自然力,写诗,就是释放这种自然力,就是一种“能的放射”。读者读诗,是这种“能的放射”的转移。因此他反对传统的诗律对于诗的束缚。主张打破传统的形式与格律,让诗的知觉一个紧跟一个地放射出来,奥尔逊还提出“语言的动力学”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瞬间的动作”,诗人笔下的每一个词都应充满动作性。奥尔逊很重视诗的音节。他认为在诗歌语言的诸要素中,音节是第一位的,诗人写诗要通过谛听音节而选择词语。奥尔逊提倡诗的自然节奏,认为诗的节奏应以人的呼吸为依据。他还很重视诗的朗诵和总体效果。他的这些理论为放射派的形成,为威廉斯派继艾略特派之后独领美国诗坛做出了贡献。
奥尔逊的诗不如他的理论影响大。但也别具特色。在《李克西慕斯之歌》第1首中,诗人着意写对彩色招贴画的反感,颇似“垮掉派”文人在浪游中的片断感受。因此,有人把威尔逊看成是“垮掉派”诗人。因为“垮掉派”、放射派都以威廉斯为精神领袖,他们都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反动,而且其内容与诗风也颇为接近。奥尔逊的主要诗作是由38首诗构成的组诗《李克西慕斯之歌》(一译《马克西姆斯的诗》,1960)和短诗汇编《距离》(1960)。此外,《放射体诗歌》(1950),是他的美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上一篇:奥尔丁顿,理查德
下一篇:奥斯本,约翰·詹姆斯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蒙古族图腾与蒙古舞有什么关系
- 只要说起马背上的民族我们都能知道这就是蒙古族。蒙古族最有名的就是那达慕大会跟他们的歌舞,美味的食物也是让很多人都清楚记住这
-
- 花木兰结婚了吗? 花木兰的丈夫是谁?
- 花木兰,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位代父从军的女性人物。该故事之背景为北魏对抗柔然期间。在故事中,花木兰是个年轻女孩,她穿着男装加入军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