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导远
【生卒】:1919—1948又名李康。应城人。7岁上学读书,中学毕业后,于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6月加入共产党,曾任应城县公安局手枪队队长,后调天汉指挥部任连长、副教导员、营长等职。作战勇敢,足智多谋。抗日战争初期,应城日伪联络站站长王兰田,到处搜集我情报,残杀革命干部,死心塌地为日寇效劳。李导远曾化装深入虎穴,侦察敌情。1942年秋,侦悉王兰田10月23日这天,经清水湖去长江埠参加日寇召开的特工会议,于是他带领一名手枪队员,化装成船夫,到清水湖上摆渡。早饭后,王兰田带着两名随从来到渡口,毫无戒意地上了渡船。船到湖心时,李导远和手枪队员掏出手枪,对准敌人,王兰田还想负隅顽抗,被李一枪击毙,落入水中。两名随从见势不妙,束手就擒。1946年初,国民党应城县委委员、杨河区长李祖书大搞反共宣传,破坏国共和谈,并在杨河街上搭台演戏,庆祝所谓的“胜利”。根据上级指示,李带领80多名手枪队员,化装成观众,混进会场。先用70多名队员看住李祖书的一个连,再用10多名队员监视李祖书的一个警卫班。开演前,李祖书登上戏台,狂叫什么“共产党垮了,天下是我们的”等等。不等他说完,李导远跳上戏台,冷不防地打李祖书一耳光,并将其捆绑后丢在台上示众。这时,李导远向看戏的群众宣传我党政策,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蓄谋制造内战的阴谋,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威风。1948年6月,李导远在汉川脉旺咀收编国民党残兵时,遭敌暗杀。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赌书泼茶
-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