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罪刑相适应原则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又称“罪刑相当原则”或“罪刑均衡原则”。指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与国家对其适用刑罚的轻重相适应。17、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的罪刑擅断主义,提出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贝卡利亚。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遭受侵害的福利愈重,犯罪的动机愈强烈,阻止人们犯罪的阻力就应当愈强大。这也就是说,刑罚同犯罪应当相当均衡。如果对使社会遭受不同损害的两种罪行判处了相同的刑罚,那就会没有一种阻止人去犯较大的罪的动因,因为犯较重大的罪是更有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后罪刑相适应原则受到更大的重视并被写进了法律。19世纪末,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的崛起,以及他们提出的行为人中心论和人身危险性论,以及保安处分和不定期刑的适用,给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提出了挑战,使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不断更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犯同样的罪受同样的处罚;刑罚的轻重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当代罪刑相适应原则还要求刑罚与犯罪行为相适应,刑罚与犯罪人个人情况(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相适应,以及刑罚与刑罚的执行相适应。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规定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上一篇:罪刑相适 下一篇:罪疑惟轻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