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机会理论
英美侵权法上关于受害人抗辩的一种理论。其基本含义是,当一方当事人先前的过错已经造成某种危险状态时,应当根据双方当事人谁有最后机会避免损害的发生,从而确定由有此机会的人负完全责任。最后机会理论源于1842年的一个英国案件Davisev.Mann,是对以前的共同过错责任的一种修正。这一理论要求把双方的行为作为两个独立的行为并在时间上分开,在损害发生后,考察谁最有机会选择自己的行为,或者谁的行为与损害更为接近。该理论主要适用于如下一些情况:第一,受害人处于无援境地。但原告先前的过失使其处于困境中,原告采取各种方法都无法摆脱困境时,如果被告发现原告处于危险中,有时间救助却没有救助的,法官会认为存在最后机会,原告因此能够获得赔偿。第二,原告不经意。原告虽然没有处于无援境地,但是由于其不经意,没有注意到其所处的环境和危险,被告认识到这一点却由于过失没有救助的。大多数法官会认为存在最后机会。第三,被告的先前过失。即使危险是由被告先前的过失造成的,原告又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原告自己比被告更有机会避免损害的发生,法官会拒绝原告的损害赔偿请求。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范雎劝说秦昭王废宣太后
- 范雎做了秦国的客卿。几年以后,他与昭王的关系日益亲密。
-
-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