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会
国家间外交往来采用的一种通信文书。用于交涉争端,阐明立场,通知事项或达成协议等。有下列两种:(1)正式照会。由外交代表或外交部长(副部长)以第一人称写成,信函正文之上或之前有收信人称呼,结尾有敬语和发信人签名,全文打印在正式信笺上,在英国和法国常手书称呼和敬语。一般仅用于重要场合。(2)普通照会。用第三人称写成,由使馆或外交部发出,盖机关印章,照会上不写称呼,以礼节性套语结束,无须签署。普通照会是使馆和外交部之间最常使用的通信方式。上述两种照会在法律上并无区别,其法律作用取决于内容,在送达收信人后生效。通常收信人以同样形式答复。此外,有人还将备忘录作为照会的一种形式。若干国家的外交代表可就某一事项奉命表示共同意见而向接受国政府送交集体照会或同文照会。前者是所有外交代表在同一照会上签字,或是每个外交代表各自发出内容相同的照会,必要时得同时递交。后者是各代表发出照会的措词不需完全相同,但实际内容一致,一般不必同时递交。此外,两国的政府或其外交代表间常常通过互换相同照会就某一事项达成有拘束力的协议,即换文,实质上属于国际条约。如果一件照会包含令人不能接受的措词或其粗暴地干涉了受文国的内政,受文国政府可以拒绝接受该照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