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惑众罪
中国刑法罪名。指军职人员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该罪的构成特征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武装力量的战时管理制度。(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涣散斗志的行为。所谓“造谣惑众”,是指在战争的情况下,出于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并在部队中散布,煽动部队官兵厌战、怯战或恐战情绪的行为。动摇军心是指通过谣言而导致部队官兵丧失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甚至逃跑的情况。情节严重是构成本罪的必备要件,所谓“情节严重”,是指除勾结敌人之外的其他情节,如所造谣言具有很大的鼓动性、煽动性;散布谣言范围较广;影响官兵人数较多;军队干部带头造谣;所造谣言引起多名官兵逃跑,作战失利,妨碍其他军事任务完成,等等。勾结敌人造谣惑众是本罪规定的适用本条第2款的法定加重情节,所谓“勾结敌人”,是指暗中与敌人串通、密谋、配合,帮助敌人动摇我方军心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引起战役、战斗遭受重大损失或导致大批官兵失去战斗意志与胜利信心等。(3)犯罪主体是军人。(4)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关于本罪的处罚,中国《刑法》第433条第1款规定,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条第2款规定,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秦穆公是如何打败晋襄公的?
-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