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竞合犯
又称“想象数罪”、“假想数罪”。指行为人基于一个主观罪过所实施的一个行为,侵害了数个法益、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其主要特征是:(1)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只有一个。通常表现为故意,不排斥过失。在故意实施某行为时,行为人既可以出于一个单一的犯意、也可以出于一个概括故意。(2)行为人所实施的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仅仅一个。尽管行为人可能实施了数个举止或动作,但其一系列举止或动作的总和,只构成一个刑法意义的行为。(3)一个行为侵害了数个法益。如某人以一个概括故意,一枪打死一个人、打伤一个人,则其一个行为就侵害了两个不同的法益:一人的生命权利;另一人的健康权利。(4)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独立的刑法明文规定的罪名。如上述打死一人、打伤一人者,就分别触犯了刑法上的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两个罪名。对想象竞合犯的法律性质有不同主张:(1)实质数罪并罚说。认为想象竞合犯并不是想象的数罪,而是实质数罪,应当对每个罪分别定罪量刑后实行数罪并罚。(2)实质一罪说,又称“想象数罪说”。认为犯罪的个数取决于犯罪构成的个数;没有数个犯罪构成,就不能成立数罪。想象竞合犯仅有一个罪过、一个行为,没有数个犯罪构成,就不能成立数罪。因而就其实质看,想象竞合犯仅犯一罪;处断上,更只能定一罪。(3)裁量为一罪说,又称“处断为一罪”。此说主张,想象竞合犯侵犯了数个法益、触犯了数个罪名,因而实质犯了数罪。但是,因其犯意和行为仅仅一个,在处罚上可择一重罪处断。在此多种主张中,第三说为通说观点。即认为,想象竞合犯只是处断上的一罪,而非罪名确定上的一罪。定罪名,是用刑法个罪规范对行为人的行为所作出的法律评价。想象竞合犯以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法益和数个罪名,对此,用一个分则个罪规范所涵定的一个罪名不可能对其作出完整的评价;必须同时适用数个分则个罪规范涵定的数个罪名,才能对其行为和结果作出完整的评价。与此同时,考虑到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和客观行为仅仅一个,即在其所触犯的数个犯罪构成中,其主观要件和客观行为要件均被重复使用过,因而其人虽然犯了数罪,却是不完整的数罪。基于此,通说观点认为,在处断上,对想象竞合犯,宜采“从一重处断”原则。
-
-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
-
- 张仪是怎么戏弄楚王的?
- 张仪为什么要戏弄楚王呢?又是怎么戏弄的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