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人治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①中国儒家提出的治国主张。认为人在国家的治理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思想源于春秋孔子提出的“为政在人”。孟子则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惟仁者宜在高位”。主张由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对暴君则可众起而诛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就是强调人尤其是贤人对治国的重要性。将“人治”思想系统化的思想家荀子。他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论点。他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君子者,法之原也”。法的制定和完备与否都取决于人。法必须依靠人去贯彻实施,有了有才能的人,法才能得以顺利贯彻执行并充分发挥效用,否则再好的法律也是一纸空文。再者,世上之法无法囊括万物,法的遗漏不足须由人通过司法实践活动来补充。因而,荀子认为人与法相比,在治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法。他说:“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其“人治”思想可见一斑。先秦儒家的人治观包括以下内容:(1)强调统治者的自律。认为统治者的表率作用远远大于法令的作用,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2)注重选拔人才。认为治国为政要有德才兼备之人。孔子主张择贤人。“人治”思想在秦汉以后,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表现为在治国中尤重官吏素质,强调为政者的表率作用,“人治”思想对束缚统治者,提高官吏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②与法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的理论和治国的原则、方略和制度。作为一种治国的理论,人治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和条件,不在法律制度的有无与好坏,而在国家的领导者是否英明。古希腊的柏拉图曾提倡“贤人政治”。他提出: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国家就不会解脱灾难,得到安宁。在他看来,政治好比医学,统治者好比医生,被统治者好比病人,只要有个好医生,就能把病治好。如果强调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就会把哲学家的手束缚住,就好比一个高明的医生硬要依照教科书去看病一样。到了现代,也仍然有人认为,法是人制定的,法要依靠人去实行,因此国家能否治理好,关键在国家领导人是否英明,而不在法律制度的有无与好坏。人治也是一项治国的原则和制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总有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公开主张或实际默认国家的法律可有可无。即使制定一些法律,但不强调法律应有的权威,而主要依靠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导人的智慧、愿望、看法、情感和注意力来治理国家,权大于法,办事依人不依法。这就是人治。

上一篇:人质 下一篇:忍受限度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
晋穆侯攻戎之战是发周宣王执政期间的战争,其时间约从公元前8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790年的战争。那么,晋穆侯为什么要攻打戎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