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秋审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清代每年秋天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重犯的制度。秋审直接沿袭明英宗天顺年间创始的朝审。朝审、秋审均源于唐制。唐代规定立春至秋分停止决囚,同时对即决(立即执行)之囚,实行三复奏的制度(《旧唐书·刑法志》)。唐时分为立决与监候。明代朝审,对死刑监候者,注一“秋”字,监候又分情实与缓决两种。清时初判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怜悯,指老幼废疾等人犯罪与因救护父母伤亡等案件)、疑难(可疑,指案情尚有可疑,须待研究决定的案件),雍正以后加入留养承祀,计为五类。刑部各司开春后将各省截止期前呈准的案件,分类编册,发交司员看详,轮递给秋审处、律例馆审核。处、馆用墨书粘签,一一详加斟酌,而后呈部堂核阅。直省各总督巡抚于应勘时,将人犯提解省城,率同在省司道,共同会勘,定拟具题。刑部在定限五月中旬以前,查阅外勘与部拟不符的别列一册。先由司议(刑部)提调(律例馆)坐办(秋审处)审议,继由堂议,六堂(刑部正副大臣,即满汉尚书、满汉左右侍郎共六人)审议。议定后,刑部将原案及法司、总督、巡抚各勘语,刊刷招册,送九卿、詹事、科道各一份。八月内定期在天安门外金水桥西会同详核,如无异议,会同将原拟陆续具题;有异议,再行签商。如有争执,由刑部回奏听候皇帝裁决。凡秋审案件,情实者,一般十月以前即被处决;可矜者,一般减为流刑、徒刑,在本年内分别执行。

上一篇:秋官 下一篇:求刑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春节历史 关于春节起源几种说法
春节历史 关于春节起源几种说法
春节到底源于什么?古人为什么要过春节?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关于春节起源的说法有几种较具代表性,下面做简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