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侵权行为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指行为人非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财产,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权行为的法律特征是:(1)侵权行为是违反民法权利保护规范的非法行为。侵权行为是一种能够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行为,但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时并不以发生特定的法律后果为目的。这种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此,它不是民事法律行为。(2)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性权利的行为。侵权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侵权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对他人造成了损害,这种损害既包括财产损害,也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侵权行为侵害的是特定的绝对性权利,如物权、人身权等等。这是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最大的区别。违约行为侵害的是合同权利,是相对权,这种权利的义务人是特定的,权利人的权利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在侵权行为中,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事先并没有形成一种特定的关系,两者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由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而违约行为的当事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侵权行为的对象逐渐扩大,除了物权和人身权以外;还包括其他合法权益,一些国家的法律已开始将当事人故意侵害债权的行为作为侵权行为。但侵害权利以外的利益的,是否构成侵权行为,以及其赔偿限度,各国的差别很大。(3)侵权行为通常是行为人基于过错实施的行为。侵权行为必然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这种损害通常不能作为侵权行为的成立以及对当事人可归责性的依据。中国民法通则并没有采取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侵权行为定义的做法,即把“不法”和“违法”作为侵权行为的概念内核,而是将过错作为侵权行为的必要构成要件。这表明侵权行为是基于行为人的过错而实施的行为,过错本身就包含了对行为人的否定评价,体现了法律对某种行为的价值判断。因此,在中国民法通则中,过错这一概念不仅包括行为人不正当的、应受责难的主观心态,也包括了客观行为的违法性。(4)侵权行为是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侵权行为是一种引起侵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事实。法律规定侵权行为的目的在于填补损害,这是由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和损害决定的。依据过错责任原则,一般认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个:(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损害是指加害人对受害人人身或财产造成的损失。包括积极损失和消极损失。前者是指由于损害事实的发生而使受害人的现有利益减少;后者是指由于损害事实的发生使受害人失去了应得的利益。损害既包括财产损害,也包括精神损害。(2)侵害行为的违法性。指损害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的性质。造成损害的行为并不都是违法的,如正当防卫等自卫行为。理论上有人认为过错吸收违法性,只要有过错即可以证明行为的违法性。(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即损害事实必须是由加害行为造成的。在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出现了从绝对因果关系向相对因果关系发展的趋势。(4)加害人必须有过错。过错是加害人对其行为以及行为后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无过错责任开始出现。中国民法通则也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即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行为人没有过错致他人受损害的,亦构成侵权行为,行为人应依法律的特别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另外,社会保险以及某些社会保障措施也对传统的侵权行为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上一篇:侵略罪 下一篇:侵权行为能力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李牧之死
李牧之死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