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结合
中国古代的一种法律公正。又称“礼法并举”、“礼法合一”、“礼法兼用”。该主张源于战国。荀子既“隆礼”又“重法”,成为礼法结合的先驱。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采取法家思想治国的秦朝灭亡以后,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意识到严刑峻法的不足,采用黄老学说,以道为本,兼取儒法两家思想。汉中期武帝时虽提出“独尊儒术”,但实践中沿袭了秦朝的法律。于是统治者在实践中探寻杂糅儒法两家思想的方法,逐渐形成以礼为指导、以法律来维护礼的正统法律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汉以后的立法皆以礼为指导原则,法律条文的创设和解释无不体现礼的精神。如《周礼》中的“八议”于魏时正式纳入律中、《晋律》中的“峻礼教之防”、《唐律》中的“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以及“一准乎礼”的思想,皆体现了礼与法的融合,成为后世立法者的圭臬。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