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介绍】: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世称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在世教书为生,没有做过大官,死后声誉日隆,被封建皇帝封为文宣王。先世为宋国贵族,因内乱避居鲁国。少贫且贱,20岁左右当过鲁国当权贵族季氏的家臣,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秉田”(管理畜牧)。后来因通晓礼仪闻名,为人“相礼”。30岁左右,聚徒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50岁以后曾任鲁国中都宰、司寇,但为时不久。后来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晚年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相传曾整理《诗》、《书》、《礼》、《易》、《乐》等古典文献,并删修鲁国史书《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现存《论语》一书,记录了孔丘的言行。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要求“克己复礼”,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儒家的理论基础。在法律方面,主张“礼治”,提出以“礼”指导刑罚的运用,否则“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为了维护“礼治”,主张“为政”必先“正名”,要求纠正当时各种违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名分的混乱现象,反对僭越和犯上作乱;在犯罪问题上,要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反对晋国“铸刑鼎”,公布法律;主张立法权由天子统一掌握。在统治方法上,宣扬“德治”,力求以道德感化来缓和社会矛盾,“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统治者用行政命令和刑罚治理人民,虽可使人不敢犯罪,但并不懂得犯罪可耻;如果用道德感化去加强礼教,老百姓就会感到犯罪可耻而愿服从。为此,要求统治者减轻压迫和剥削,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统治者贪得无厌,强调先富后教;提倡教化,反对“不教而杀”,主张不分贫富、贵贱和族类,对庶民也进行礼教;主张宽猛相济,德主刑辅,并期望“以德去刑”,从而达到“无讼”的境界。在治国问题上,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这是维护“礼治”、提倡“德治”的必然结果。认为,在“礼治”之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统治者自身表率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但是孔子并不否定法律的作用。孔丘的法律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轲、荀况和西汉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物的继承、发展和改造,终于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
- 雍正为什么违制建陵墓?是风水不好?还是黄泉之下无颜见父皇?雍正命身后不追随父皇,而在几百里之外另找“万年吉地”。数千名哑巴被秘密
-
- 魏文侯拜师段干木
-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名魏斯。当了国君以后,四处寻访人才。他听说有一位叫段干木的马匹交易经纪人,很有才干,就是不喜欢做官。他想,让贤
-
- 震惊: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 中国古代很少有才子佳人式的夫妻,真正的典范莫过于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书香门第,年轻的时候也相互仰慕,结婚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