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不侵犯条约
指国家间缔结的互相尊重主权、独立和互不侵犯的国际协定。与同盟条约同属于政治条约。但同盟条约规定缔约国负有行为的义务,即缔约国一方如受第三国攻击,缔约国他方应采取支持和援助行动,以此达到遏制潜在敌国和间接维护和平的目的;互不侵犯条约则是通过缔约国间承担互不侵犯的不行为的义务来直接维护和平。由于缔约国的领土完整受到互不攻击义务的保障而具有担保因素,互不侵犯条约有时也可归于担保类条约。条约可以仅由两个国家订立,也可由多个国家一起订立;可以是定期的,也可是永久的。是否为互不侵犯条约,取决于条约的内容而不是名称。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冠以互不侵犯名称的条约是1926年苏联与立陶宛签订的。作为一种类型的条约,互不侵犯条约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伴随创建国际和平体系的努力而发展起来。1922年嘎纳会议通过决议,宣布所有国家不对其邻国进行任何侵略。随后热那亚会议要求参加国缔结协定,不对别国领土采取行动。1928年8月27日《非战公约》订立;同年9月26日双边和多边互不侵犯条约的范本完成并为国联大会所接受。之后,互不侵犯条约大量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特点是承认领土现状,相互放弃侵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承担中立义务和致力裁军。但它们都未对侵略下定义,有些条约则被滥用作为缔约国瓜分势力范围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一些国家间或东西方军事集团间都曾多次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但达成协议者甚少。1977年6月9日西非共同体六国和多哥签订的《互不侵犯和防务援助协定》,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互不侵犯条约。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缔结的所谓“东方条约”(Ostvertrage),也被认为包含传统互不侵犯条约的某些因素。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张仪连横
-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
-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