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领性宪法
又称“计划性宪法”,“确认性宪法”的对称。指以规定将来要达到的目标为主要内容,同时也规定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宪法。是以对现状和将来的规定为标准对宪法所作的一种分类。当今世界各国在制宪时,一般都对现状和将来两项宪法内容作了相互结合的规定,不同的是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需要,有的侧重于现状,有的侧重于将来。纲领性宪法的特点就在于它侧重将来,如果一部宪法是以较少的篇幅规定将来要达到的目标,那就不是纲领性宪法,而是一部确认性宪法。纲领性宪法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斗志、进而推动国家建设的作用。但如奋斗目标规定得不当,就会变成无法实现的一纸空文,失去宪法应起的作用。在适用宪法上,纲领性宪法也比确认性宪法较为困难。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董卓部下一览
- 董卓西凉军人才济济,其中不少羌胡将领。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