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充军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中国古代将罪犯解到边远地方终身服役的刑罚。军指分屯边防,充指补充军伍。即将不杀的重犯,驱至边防地区,罚做军卒,故名。源于秦的谪戍和汉的罪人戍边。魏晋相承,死罪重者,妻子皆以补兵,此充军成为常刑之始,但均是缘坐的人。北齐河清三年(564年),奏上齐律,处流刑者鞭笞各一百,髡之投于边裔,以为兵卒,此本犯正身充军之始。但系以流为军,与后代军流区分者不同。唐有加役流,无充军之制。宋沿五代之制,于流罪配役之外,其罪重者,刺配充军。始区分军流为二。元制,盗贼合流者,有充军之例。明代为了充实边防,对犯死罪应减等者,发配边远充军。《明史·刑法志》载:“流有安置,……其重者曰充军”,成为定制。分为极边、烟瘴(均四千里以外)、边远(三千里)、边卫(二千五百里)、沿海附近(千里)五等,均附加刑杖一百,称为“五军”。充军分终身和永远两种。罪犯自己终身不能免于边防军役,称终身刑;而永远刑则罚及子孙,勾丁补缺,死后由其子孙顶替。清制,定为附近(二千里)、近边(二千五百里)、边远(三千里)、极边、烟瘴(均四千里)五等。清代罚充军台效力,即此制。又称“军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废除。

上一篇:赤色职工国际 下一篇:冲突规范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班固的小故事
班固的小故事
班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所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体例工整,史料丰富,记载完备。他因此而彪炳千古。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